郑州工商学院:用焦裕禄精神铸魂育人 谱写思政课教学改革新篇章
- 2025-03-07
-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 来源:河南教育宣传网
- 134
焦裕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塑造一代一代青年优秀品质的珍贵精神营养。为充分发挥“焦裕禄精神”的价值引领、思想启迪和发展赋能作用,发挥思政课的主课堂作用,郑州工商学院将焦裕禄精神有机融入到思政课的教育教学中,全面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立德树人实效。
一、完善焦裕禄精神融入思政课的体制机制
(一)顶层设计强保障
学校从顶层设计的体制机制构建入手,通过加强政策保障,加大把焦裕禄精神融入思政课堂的配套支持、资金支持,制定《党建思政工作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旗帜引领工程,以焦裕禄精神为旗帜引领,将焦裕禄精神有机融入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加强环境创设,营造把焦裕禄精神融入师生血脉的文化氛围,为焦裕禄精神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坚实保障。
(二)平台共建赋新能
学校与焦裕禄干部学院、开封市团市委战略合作,共同建立“焦裕禄精神青年学校”“焦裕禄精神教育研究院”,举办“焦裕禄精神骨干培训班”、焦裕禄精神研究年会等深化对焦裕禄精神的研究、阐释、宣传。在全国首家创建“焦裕禄班”,将立德树人的新要求走深做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好青年。
(三)教研融合创实效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马院组建团队、形成合力,提升教师对焦裕禄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的认识和能力,加大融入的改革力度和成效。目前马院已经建立了一个焦裕禄精神教育研究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一个焦裕禄精神融入思政课虚拟教研室、一个焦裕禄精神融入思政大格局科研创新研究团、一个焦裕禄精神研习社红色社团。
二、加强焦裕禄精神融入思政课的理论研究
(一)聚焦本源性阐释
学校发挥基地协同作用,深化焦裕禄精神的本源性研究、价值性阐释、时代化宣传,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的具体语境,从基础理论上深耕五种精神、四个内涵、三股劲及三者之间逻辑关系的阐释研究,强化焦裕禄精神融入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相关研究。
(二)突出跨学科融合
学校组织跨学科专家团队,涵盖思政、历史、社会学等领域,围绕三个维度研究焦裕禄精神的当代意蕴和时代价值。一是焦裕禄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研究。焦裕禄身上所体现的“天下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克勤克俭”的廉洁精神,“勤劳勇敢”的奋斗精神等,值得我们继承与弘扬。二是焦裕禄精神与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机融合研究。根据焦裕禄精神与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内容的契合性、教育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教育教学使命的同向性,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的具体语境,强化焦裕禄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大格局的相关研究。三是加大焦裕禄精神的理论研究深度。深挖焦裕禄精神的科学内涵、当代意蕴和时代价值研究,结合学校焦裕禄班的建设实践归纳总结焦裕禄精神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当代价值。
(三)推进学术成果推广
马院教师立足焦裕禄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通过召开弘扬焦裕禄精神理论研讨会、主题论坛等多维度路径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影响力。教师撰写的《焦裕禄精神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和育人价值》《焦裕禄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实践路径研究》《新时代新征程焦裕禄精神的内涵实质、价值审视与弘扬路径》等理论文章发表于人民网、中国青年网、河南日报、学习强国、大河网等主流媒体,为焦裕禄精神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学术深耕、创新传播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焦裕禄精神从历史记忆升华为新时代的精神坐标,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价值引领。
三、开拓焦裕禄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践渠道
(一)行走课堂悟精神
依托校内实地体验路线开展焦裕禄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在思政课的实践课堂上,兰考校区充分利用建成的“焦桐园——书院焦裕禄精神文化展区——四面红旗主题宣传栏——翻淤压沙体验”体验路线,郑州校区以3号教学楼的四层焦裕禄精神文化长廊展厅为学习路线,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二)多维感知浸内涵
依托虚拟实践平台开展焦裕禄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思政教师充分运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馆,通过LED大屏、大型多媒体投影集群,让学生亲身感受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学习焦裕禄的重要论述、专题影像;通过开展时空对话、情景演绎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兰考近几十年的发展变迁,焦裕禄带领全县人民迎风斗沙的艰难过程,通过治理前后内容对比,以及风机吹动沙粒的实体感受,从视觉、触觉等让学生感悟这盛世背后焦裕禄精神的丰富内涵。
(三)校地协同拓路径
依托校外实践阵地开展焦裕禄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我们充分运用学校与焦裕禄干部学院、开封市团市委实施战略合作,共同建立的“焦裕禄精神教育研究院”“焦裕禄精神青年学校”,与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兰考四面红旗纪念馆等地建立的思政教育基地、学生实践基地等,带领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亲身体悟焦裕禄精神。
四、深化焦裕禄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
(一)将焦裕禄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设计
一是设定融入标准,从情感、作风、知识、价值四个目标全面整合思政课的核心素养培育元素。通过设定融入标准,建构焦裕禄精神对标课程的科学体系;凝练精神标识,聚焦焦裕禄精神科学内涵的现代诠释;找准融入要点,注重焦裕禄精神育人价值的精准设计;体现融入特色,促进焦裕禄精神时代价值的创新表达。二是找准融入要点,整体规划教学内容。用焦裕禄“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筑牢大学生信仰之基,用焦裕禄“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砥砺大学生奋发之情,用焦裕禄“科学求实”的优良作风涵养大学生务实之本,用焦裕禄“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激发大学生拼搏之志,用焦裕禄“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升华大学生道德之魂。三是完善融入体系,加大焦裕禄精神口述历史的研究,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的焦裕禄精神校本课程和谱系馆的课程化开发,建立焦裕禄精神时代化的校企合作试点,全方位促进焦裕禄精神融入思政课的体系化、智能化和现代化。
(二)将焦裕禄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
一是依托党支部共建,对接助力课程思政。马院教工各党支部分别与其他二级学院党支部实施结对共建,以党建与业务相融合中如何实现弘扬和融入焦裕禄精神为主题,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程相互配合的问题。二是依托教研室共建,携手集体备课。思政教研室分别与其他二级学院签署共建协议,由思政课教师指导专业课教师找准课程思政的结合点,共同实现好焦裕禄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这一任务。三是依托专业课堂,有机融入精神内涵。鼓励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加大焦裕禄精神弘扬力度。在教学中结合兰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县域经济三起来等内容将焦裕禄精神的当代价值融入课程思政。
(三)建设焦裕禄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大师资”
通过联合以思政课教师为主体的核心师资、以专业课教师为辅助的学科专业师资、以焦裕禄事迹的亲历者与传承者为补充的实践师资、以虚拟教研室为保障的专家师资,构建“四维联动”的“大师资”队伍,依托“乡村志”“大家讲”等思政栏目,从故事到理论、从聆听到体验,使学生在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焦裕禄精神宣讲名家、焦裕禄事迹亲历者、党政领导干部的师资合力教育中,立体化感悟焦裕禄精神的伟力。通过构建有血有肉、有情有理、有学有用的“大师资”体系,让焦裕禄精神真正成为塑造青年价值观的“活性基因”,而非停留在教科书中的静态符号。
(四)构建焦裕禄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大课堂”
通过突破传统课堂边界,整合理论、实践、数字技术与社会资源,打造全方位、沉浸式、互动化的教育场景,实现焦裕禄精神传承的“入脑、入心、入行”。依托学校创建的焦裕禄班,创新“感知—认知—思辨—践行—传承”“五阶递进”的大课堂教学新模式。为此马院与党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焦裕禄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与艺术学院合作开发“永不过时的焦裕禄精神”舞台剧,与文法学院合作建设“焦裕禄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合教研基地,与团委学生处合作开展“大学生讲焦裕禄精神”的演讲比赛等活动,充分发挥思政课堂、课程思政课堂、社会实践课堂、网络虚拟课堂的协同作用,形成弘扬焦裕禄精神的育人合力。通过构建跨时空、跨学科、跨媒介的“大课堂”,帮助学生在建立情感连接、理解精神内核、提升价值判断、转化实践能力、形成自觉传播的由内到外逻辑机理中形成认同,将焦裕禄精神转化为青年学子的“精神动力”,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强大的实践指导力和价值引领力。
(五)丰富焦裕禄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大形式”
通过“大形式”的融合,让焦裕禄精神成为青年学生成长的精神坐标,激励他们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用焦裕禄精神点亮“开学第一课”,课前十分钟组织学生开展焦裕禄精神相关主题演讲,围绕焦裕禄精神与各门课程的融点,采用小组讨论汇报、主题演讲展示等多种教学形式,以及学生录制微视频、绘制思维导图等多元创新方式展示学习效果;举办“我与梧桐書苑的红色之约”读书活动,召开焦裕禄廉政思想讲座、开展“致敬焦裕禄,清明祭英烈”拜谒活动、纪念焦裕禄征文比赛等活动,开展情境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实地考察、现场走访,结合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开展“重走焦裕禄之路”主题活动,参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志愿服务,进一步提升焦裕禄精神的融入效果。
通过将焦裕禄精神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教育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熔炼公仆情怀、锤炼求实作风、锻炼奋斗精神、淬炼道德情操,引导青年大学生争做焦裕禄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以焦裕禄精神铸魂育人。
-
校领导深入课堂聆听开学第一课
2023-02-21 -
省教育厅高教处党支部与我校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2023-02-20 -
喜报!我校八项课题成功入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
2023-02-13 -
砥砺奋进新征程 凝心聚力谱新篇——我校召开新学期全体教职工大
2023-02-08